I
sān
ㄙㄢ
〔《廣韻》蘇甘切, 平談, 心。 〕
“ <<參>> ”的被通假字。
1.數詞。 二加一所得。
《易‧需》: “有不速之客三人來。”
《戰國策‧齊策四》: “狡兔有三窟, 僅得免其死耳。”
韓愈 《送張道士序》: “三獻書, 不報, 長揖而去。”
2.三倍。
《周禮‧考工記‧廬人》: “凡兵無過三其身。 過三其身, 弗能用也。”三其身, 謂三倍其身長。
3.終。
揚雄 《太玄‧進》: “三歲不還。”
范望 注: “三, 終也……山川高險, 終歲不還, 以諭難也。”
《後漢書‧袁紹傳》: “結恨三泉。”
李賢 注: “三者, 數之小終, 言深也。”
4.指曆中九宮的第三宮, 即東方震位。
《素問‧五常政大論》: “蕭飋肅殺, 則炎赫沸騰, 眚於三。”
王冰 注: “火為木復, 故其眚在東。 三, 東方也。”
5.指天、地、人。
《國語‧周語下》: “紀之以三, 平之以六。”
韋昭 注: “三, 天、地、人也。”
6.指君、父、師。
《國語‧晉語一》: “民生於三, 事之如一。”
韋昭 注: “三, 君、父、師也。”
7.指三星。
《詩‧召南‧小星》: “嘒彼小星, 三五在東。”
傳: “三, 心。”
《詩‧唐風‧綢繆》: “綢繆束薪, 三星在天。”
傳: “三星, 參也。”
鄭玄 箋: “三星, 謂心星也。”參見“ <<三星>> ”。
8.指三皇。
袁康 《越絕書‧篇敘外傳記》: “興敗有數, 承三繼五。”
《南齊書‧禮志上》: “ 崇儒雅, 幾致刑厝, 而猶道謝三、五者, 以其致教之術未篤也。”
9.指三王。
《漢書‧司馬相如傳下》: “上咸五, 下登三。”
顏師古 注: “言 德與 五帝 皆盛, 而登於 三王 之上也。”
10.哲學用語。 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以稱天地氣合而生萬物的和氣。
《老子》: “道生一, 一生二, 二生三, 三生萬物。”
11.姓。
三保 , 官翰林學士。 見《元史‧順帝紀三》。
II
sān
ㄙㄢ
sàn
ㄙㄢˋ
〔《廣韻》蘇暫切, 去闞, 心。 〕
多次;再三。
《左傳‧定公十三年》: “三折肱知為良醫。”
《孟子‧離婁下》: “ 當平時, 三過其門而不入, 孔子 賢之。”
《史記‧屈原賈生列傳》: “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,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。”
黃遵憲 《送女弟》詩: “阿母性慈愛, 愛汝如珍珠, 一日三摩挲, 未嘗離須臾。”參見“ <<三思>> ”
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

Полезное



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

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:
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«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»